然而,曹敏,一個在5月12日地震中身家化為廢墟的商人,一個不折不扣的餐飲門外漢,卻在短短5年時間里,迅速將傳統街頭小吃——冒菜變成了現代食品。 行業絕對王者,在全國擁有900多家直營店和連鎖店,甚至遠銷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年銷售額高達2億元。
對于站在地震廢墟上的曹敏來說,哪怕是做一道小菜,他的劣勢也很明顯:
資金少。 除了租店面、購買基本設施之外,沒有剩下的錢去花大錢去裝修、營造氛圍。 如何在外資林立的餐飲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不是技術性的。 曹敏在創業之前從未做過飯,也沒有從事餐飲的親友。 他如何才能在口味為絕對核心的餐飲行業立足?
沒有管理經驗。 曹敏從未接觸過餐飲行業,缺乏餐廳管理經驗。 如何讓你的小店一開業就脫穎而出?
讓產品自動“講故事”
街邊小店品類繁多,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有新的經營理念。 曹敏想做一個有故事的產品。 給產品一個優秀的故事,讓別人在接觸產品之前就被產品的故事所吸引。 只有強調產品的獨特性,才能在眾多同類產品中讓人一眼就記住你。
但素有“下里巴人”之稱的茂才的故事從何而來?
我們能否追本溯源,梳理茂才的前世今生?
在采訪了成都當地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專家,查閱大量資料后,曹敏還原了冒菜的由來:早在三國時期,簡單美味的冒菜就在巴蜀流行。 著名的《三國志》中,劉備曾三次到草堂請孔明。 為了不打擾孔明休息,他在草堂外支起鍋,煮了一些蔬菜。 后來,孔明被香味吸引,出來迎接劉備。
經過幾輪了解,曹敏發現茂菜并不是無名之人,而是一種有故事的小吃。
三國故事深入人心。 共同的文化背景使其在中國消費者中擁有巨大的群眾基礎和認可度。 曹敏大喜,遂將餐廳命名為“三姑冒菜”。
有故事,但故事不能只是一個空殼,只是一個噱頭。 它必須有真實的東西,即產品的角色和故事必須匹配,故事必須符合產品的氣質。
“三谷冒菜”首店在四川德陽開業。 為了將“三國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到細節中,曹敏將特色菜肴的招牌牛肉改為“毛掌飛牛肉”,冷糕被稱為“貂蟬拜月冷糕”,梅酒是裝在古董酒壺里的。 名曰“青梅煮酒”。
他甚至在套餐菜單上花了不少心思:一人套餐叫《單騎救世主》,兩人套餐叫《料酒論英雄》,三人以上叫《 “英雄會”,同樣配備了古董裝飾和餐具。 “三姑冒菜”店氛圍鮮明,主題鮮明。 開業后,在德陽這條餐館林立的街道上一炮而紅。
揭秘:單品餐飲巨額利潤賬本
故事渲染只是一個外衣,并不是產品的最終目標。 能否轉化為生產力是關鍵。 商人的目的無非就是賺錢。 不賺錢是不道德的,追求利潤是自然的。
三姑冒菜項目進展如何? 看曹敏的賬本,我們可以從投入成本、產出利潤等方面來分析。
以三姑冒菜第一家店為例,我們先看一下投資成本:
門面:租金每月4000元,每季度共繳納12000元,轉讓費6萬元;
裝修費:5000元(材料加人工);
人工成本:服務員3名,月薪1500-2000元/人;
固定資產項目:廚房設備、備餐、展示及制冷設備13000元,桌椅4000元,各種餐具4000元;
前期宣傳廣告費:3000元;
工商、稅務登記等合計2000元。
...啟動資金約5萬元,扣除門面轉讓費后為5萬元(門面轉讓費可在店鋪易手時收回)。
從上面可以看出,曹敏將投入成本降到了最低。 因為成本是最低的,他可以最大化銷售利潤。 雖然投入成本數字本身并不能決定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的競爭優勢,但它可以告訴我們公司毛利潤的大小。
其次,我們看利潤。
桌數按12桌計算,每桌4人,就餐人數48人;
每日接待能力按每桌三人計算為144人;
每天有20人外賣,人均份量20元,人均消費20元;
初步測算,日成交額為3280元,月成交額為9.84萬元。
粗略統計,三姑冒菜的毛利率達到60%。 這是什么意思?
企業專家告訴我們,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一個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 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在40%以上,那么該公司大多具有某種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如果毛利率低于40%,則屬于競爭激烈的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的平均毛利率低于20%,那么這個行業一定存在過度競爭。
但三姑冒菜的毛利率卻高達60%。 這不是巨額利潤又是什么?
三姑管理模板“傻瓜式”操作
三姑冒菜的品牌故事俘獲了很多消費者的心,但對于餐飲來說,口味才是王道,一定要能夠提升顧客的用戶體驗。
曹敏對產品細節和技術進行了升級和改進。 冒菜行業通常使用鹵菜剩下的鹵油,但鹵油總是不衛生且有害健康。 曹敏決定用自制的煎炸油代替腌制油。 經過多次實驗,他終于在保留了食物原有的純正鮮味的同時,在原有老成都風味的基礎上實現了“三姑冒菜”的口味。
此外,三姑冒菜還豐富了菜品,在素菜中加入了各種肉制品,甚至還推出了秘制招牌牛肉,成為招牌菜,價格也合理。 葷素搭配的同時,價格也一定要合理。 合理的搭配,比如廣受歡迎的金針菇,適合作為帶動銷量的菜肴,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菜肴。
口味保證后,如何將冒菜包裝成時尚、方便、衛生的“快餐”食品?
這對于曹敏開發的那套“傻瓜式”操作是有利的。 選址、開店、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都有模板。
眾所周知,對于街頭美食來說,好的位置是成功的一半。 區位的選擇將對未來的業務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和影響。 由于缺乏營銷經驗,一些經營者僅憑個人設想倉促決定餐廳選址,從而造成許多難以想象的麻煩。 最終不僅很難找到客戶,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
三姑冒菜的位置最好是在城市的繁華地段,流??動人口較多,大學、寫字樓密集的地方。 這并不奇怪,但如何衡量這些地區的人流量呢?
曹敏使用了最簡單、最原始的“秒表測量法”:用秒表、筆記本和筆作為道具。 在相對空曠的地方找一個觀察點和參考點。 每 30 分鐘統計一次人數。 取早晚、高峰期、平時三個時段,然后計算平均值。 如果人流量每10分鐘超過30人,就可以認為合適,否則就不合適。
然后就是制作冒菜的標準化操作。 曹敏總結了“熬、熬、調”三字訣:
煮——將原湯煮沸。 按100公斤水計算,先將水燒開,加入湯包和底渣,然后大火煮沸,小火煮8分鐘,除去底渣備用,然后加入專用雞精和底渣加油,煮沸并蓋上蓋子。 絕緣還可以。
煮——煮毛菜。 用煮冒菜專用的桶,加適量水,大火煮10分鐘左右,取出備用。
調整——調味料的混合。 將煮好的冒菜按比例加入調味料中,其中原湯2.5湯匙、調味料1.5湯匙、紅油1湯匙,然后加入蒜末、芝麻、辣小米等調味料。
當然,所有原料和調料都是按比例制作的,勺子是公司專用勺子。 經過這幾步“傻瓜式”操作,一份茂菜就做好了。 這套“傻瓜式”操作,即使是餐飲行業的外行,短短幾天也能學會。
正是因為其成本低、利潤高、易操作、易復制,適合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無資金、無技術、無經驗”的“三無”人員操作工人、下崗工人等企業家。
曹敏第一家店開業后大受歡迎,世界各地的企業家遠道而來咨詢。 短短5年時間,三姑冒菜憑借小冒菜,迅速將傳統街頭小吃打造成精品。 其品類中的佼佼者,已成為“毛菜之王”,在全國擁有900多家直營和連鎖店,甚至走遍新疆、內蒙古、西藏等地,年銷量高達200輛萬元。
其商業模式值得深思。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