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去年底公布VR戰略計劃后,今年3月推出了集成傳感器和專用屏幕的頭戴式顯示器(HMD),稱為DK。
巨頭的覺醒源于對VR公司的收購。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VR 仍然像初戀女友一樣難以捉摸。
3月16日中午,本報記者在北京地鐵上,打開國內某網站提供的鏈接,聲稱“VR帶你看兩場”。 通過移動手機或者將人體旋轉一圈,你確實可以獲得與觀看平面不同的多維視角。 這是VR嗎? 曹俊偉否認。 他表示,VR創造了一個虛擬環境,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如果你原本在地球上,觀看 VR 就像在火星上一樣。” “沉浸感”是從業者描述VR視覺效果的常用術語。 這個詞夸大了普通人對VR的想象。
VR對投資公司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上述行業集體押注VR。 業界將2016年稱為VR元年,并相信今年將會出現更多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不過,也有人認為,2015年和2016年市場將重點關注VR投資和布局,預計2017-2018年是VR爆發期。 年。
3月15日,創始人兼總經理楊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VR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沒有(行業)標準,完全處于一種狀態。未來有實力的企業一定會脫穎而出。
據本報記者近年來觀察,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非常重視現場娛樂業務。 2015年10月,華誼收購了圣維特斯的部分股權,被認為是其在現場娛樂領域的增量。 重要措施。
楊濤分析,對于華誼來說,“IP如何落地是一個大問題”。 一部電影拍出來后,如何運用到景區、主題公園,以另一種方式延續IP的生命力? “這并不是華誼兄弟完全擅長的專業場所”。盛威特官網表示,其“善于利用光電藝術將虛擬娛樂帶入現實,通過虛擬現實和虛擬現實創造獨特的沉浸式游戲體驗”。人機交互技術。”
與楊濤的不同,ANTVR主要生產VR、AR、全息現實等可穿戴設備。 該公司負責人王興華3月14日下午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行研發,在國內外擁有專利。 他介紹,目前移動設備的技術含量很低,產品也比較簡單,但連接PC的VR頭盔一體機相對來說技術含量更高。 無論是專注于移動端還是PC端,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核心算法”。 比如深圳很多山寨廠商可以復制一些產品的外觀、鏡頭,但產品的核心算法卻無法復制。
王興華坦言,現在的市場很混亂,但山寨廠商主要是山寨移動設備,比如手機,做基于PC的頭盔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就中國的移動端而言,深圳有一兩百家山寨廠商,但國內PC頭盔廠商不到10家,投放市場的PC頭盔也只有四家左右。” 他透露,國內VR廠商沒有自主生產芯片,全部采用第三方,比如高通、Inter等。
被聯想、樂視等公司拋出橄欖枝的螞蟻電視目前僅有60名員工。 成立于2014年3月,獲得500萬元天使輪投資。 當年12月,獲得紅杉資本1000萬美元投資。 去年12月,獲得3億元B輪融資。 “中國比較好的企業都融資了。”談到資金,王興華語氣輕松。 同時他表示,做硬件研發確實非常昂貴。
產品的核心是VR系統和移動VR。 該公司另一位市場部負責人吳增美多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連接外設和內容屬于中間層”。 它不做硬件設備或研發,而是做VR系統并構建硬件和軟件。 “目前市面上的VR一體機系統是我們的。” 2015年12月,宣布獲得和致資本領投、億達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的8000萬B輪融資。 自2013年1月成立以來,先后完成青松基金(天使輪)、東方富海(A輪)、億達資本(A+輪)的數千萬融資。
對外資進入國內的擔憂
“未來十年、幾十年,中國的VR產業在海外因素的影響下會發生什么?那將是產業洗牌的時候。它有能力、有資格顛覆,這是國家所要面對的。”無法承受。” 吳增美表示,她個人對VR市場的未來感到擔憂。
目前VR領域缺乏統一標準是事實。 吳增美認為,VR硬件系統很難形成與計算機產品相同的標準。 類似的系統標準“價格昂貴,需要大量投資,任何規模的公司都無法實現”。 其次,從制造芯片到制造VR系統,這些廠商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領域。 “他們需要很多大廠商的支持,因為接口和標準不同。” 基于這些原因,她認為國內VR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涉足VR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 不要不假思索地觸摸它。 更重要的是,目前用戶滲透率較低,尚未普及到用戶。 這意味著VR離產業化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王興華認為,一旦VR市場真正競爭激烈,“到時候國內VR廠商生存下來的不會超過5家”。 他向記者透露,做VR有風險,但有核心技術就不用擔心。 “獨家光學技術”和“復眼光學技術”是螞蟻視覺的核心關鍵。 掌握核心技術的前提是什么? 擁有核心技術人才。 記者從多家VR企業了解到,這些企業的共同點是技術人員比例最高。 例如,公司100多名員工中,70%從事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
根據王興華的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只剩下5家企業的情況,“”將首先被淘汰。 他認為,這些公司只是“趁勢快速賺點錢,等國外和國內主流(VR公司)流行起來之后就會不再這樣做了”。 王興華還擔心當前VR市場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他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巨頭公司可能會聯手制定標準。 目前,“小型初創公司還沒有能力這樣做”。 此外,雖然人們對VR產品未來取代電腦、手機寄予厚望,但目前仍相當于“老大哥”階段。 消費者在體驗市面上的一些VR產品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適,比如頭暈、嘔吐等。 “技術還是有的。” 不是很完整。”
” “在曹俊偉眼里,他們就是一些顧客。 “我們不是這些小家伙的敵人,我們做VR系統是為了幫助他們,當小家伙沒有能力做系統、做硬件的時候,他們就得賣產品,他們有渠道、有品牌效應。我們有技術。” 對于合作的各大廠商,比如手機廠商來說,通過先進的技術,將VR嵌入到手機功能中,讓消費者體驗到入門級的VR體驗。 如果他們想要更上一層樓,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機器的功能如何,山寨機和山寨手機都有機會。 而就像手機市場的發展一樣,山寨機未來可能會成為常態,變得“山寨少了”。
談到未來外資進入市場后可能發生的激烈戰斗,楊濤認為,相比吳增美、王興華所在的公司,自己多了一層鎧甲,那就是他們做的業務不一樣。 “如果我們做2B(即針對客戶),我們就不會被外國制造商占領。” 因為國外廠商在2B領域還沒有做太多的研究,這個業務實力可能并不比我們強。 對于國內其他企業,態度相對消極,認為狼來了就有風險。 由于沒有統一標準等原因,他們可能對2C持消極態度。 (這意味著針對用戶,比如個人用戶)這會造成打擊。”
曹俊偉對未來充滿信心,“中國將成為除了美國之外的第二個VR強國。中國有區別于國外企業的基因。我不認為國外品牌一進入中國就完蛋了,但是“一些模仿嚴重的領域可能會失敗。”中國VR企業的明顯優勢在于資本介入。 正是由于資本的大量涌入,2015年以來不少企業加大了研發力度,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企業在VR技術上的創新。 雖然他們的信心不如美國,但還不夠。
資本為何對VR感興趣?
VR激戰洗牌期何時出現? “當資本真正降溫的時候,洗牌期才會真正到來。當燒錢者把錢燒光的時候,資本就會投資更有實力的企業,沒有實力的企業很難吸引資本的青睞。” 楊濤表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5年下半年之前,資本對VR的投資失敗了。資本對這個行業并不了解。接下來,我們希望行業內的企業把技術固化下來,真正把它落地”。付諸實踐”。 當核心價值觀得到充分發揮時,潮水退去時就不會被淘汰。”
“經過幾輪大洗牌,如果產品性價比提升到觀眾能夠接受的地步,那么最后剩下的一定是行業龍頭。” 3月15日,樂視網內容制作中心總監王玉玨向記者表示,對于一些企業擔心的行業標準缺乏、統一的問題,他認為標準各有不同,但只要最終呈現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分辨率和高清,只是效果和品牌不同。” 談到VR進入門檻問題,他認為現在大家還在技術參數的門檻上較量。 未來幾年,洗牌將走向“經驗門檻”。 從未這樣做過的人可能無法進入,因此請采取行動。 要早點。
“樂視有很多好IP,未來要做VR大電影,之前制作的《太子妃升職記》《羋月傳》都可以改編成VR版本。視頻媒體形態的轉型從電影時代。數字時代,從標清到高清,從高清到3D,現在從3D到VR,VR是眾多技術革命中最大的革命。” 王玉玨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資本看重VR行業的哪些特點? 3月16日,一位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VR應用已經起飛,這是我們堅定看好的方向。” 該人士透露,2015年12月,其領投B輪萬元融資。 ”,“我們遇到了很多(類似的公司),但經過一番挑選,我們選擇了瑞越。 當我們看到合適的人后,我們分配了3000萬。”
資本對VR的興趣究竟只是一時興起還是真正“沉浸”在這個行業? 這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無論是硬件還是內容,VR都已成為趨勢。 現在要看技術的突破和內容的豐富。 “如果還有好的(公司),他們就會投資。 我們還布局了AR公司,都屬于未來科技成長型行業。”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