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漢白玉柱墩柱礎制作廠家
石柱礅的雕飾紋樣,運用很廣泛,也很自由。 除了花草、 龍鳳、獅獸、化生之類,也有以琴、棋、 書、畫等文房,配合”八駿馬”或花鳥題材;如淡水福佑宮石柱礅紋飾。除此之外,石柱礅紋飾還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間信仰及反應風土民情與時代背景的各種裝飾題材,有具象的寫實紋飾、有抽象的圖案裝飾,包括防災象征之題材。此外在營造法式第三卷中對柱礎的形式、比例及裝飾手法更有詳細的說明:造柱礎之制, 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 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蓮花,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減地平鈑,壓地隱起華,剔地起突,亦有施減地平鈹及壓地隱起蓮瓣上者,謂之寶裝蓮華。隨著石柱礅雕工工藝的復雜,石柱礅價格也越來越高,裝飾效果也更好看了。

覆盆蓮花型柱礎
較高的覆盆蓮花型柱礎,另一種是蓮花和圓形柱墩組合形式,在蓮花下方疊加了礎座。無論是對官式覆盆柱礎進行拉伸還是增加礎座,都是為了實現柱礎的加高,從而適應南方地區的氣候環境,安裝在古建筑大殿,更好地保護木柱柱腳。
下圖是寺院祥云柱墩石、柱礎石雕刻圖片:

它以整石雕砌而成,底為雙層方形柱礎,柱身呈八角形,柱頭為坐斗式。大雄寶殿原本是百柱殿,只是后來因為建筑功能的需要,加長了汴梁,減少了柱礎,終被建造成只有86根柱子的“百柱殿”,其氣勢之宏偉,景象壯觀,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后在公元1637 年,據史載,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云大殿時,為防潮、減少白蟻侵蝕、延長建筑的壽命而將木柱礎換成石柱。
小結:柱墩石結構作為重要的建筑構件,歷史悠久,不僅具有結構承重功能,不同時期柱墩石樣式的裝飾體系又能體現時代的藝術特色,所以柱墩石裝飾藝術是建筑美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柱式樣式,比如古建筑民間和官方柱墩石其結構和裝飾形態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如在民間雕刻里常用的柱墩石一般雕刻花鳥等浮雕,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松、竹、梅是“歲寒三友”,蓮花因出于污泥而不染,有“花之君子”之稱,也是柱墩石常用題材,民間柱墩石的梅、蘭、竹、菊紋樣,體現了主人對儒家美學的鐘愛,柱墩石廠家依據主人的意愿,以梅、蘭、竹、菊、松為題材進行創作,所體現出的是常氏主人對德性和人品的不懈追求。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270
石柱礅的雕飾紋樣,運用很廣泛,也很自由。 除了花草、 龍鳳、獅獸、化生之類,也有以琴、棋、 書、畫等文房,配合”八駿馬”或花鳥題材;如淡水福佑宮石柱礅紋飾。除此之外,石柱礅紋飾還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間信仰及反應風土民情與時代背景的各種裝飾題材,有具象的寫實紋飾、有抽象的圖案裝飾,包括防災象征之題材。此外在營造法式第三卷中對柱礎的形式、比例及裝飾手法更有詳細的說明:造柱礎之制, 其方倍柱之徑,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減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 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蓮花,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減地平鈑,壓地隱起華,剔地起突,亦有施減地平鈹及壓地隱起蓮瓣上者,謂之寶裝蓮華。隨著石柱礅雕工工藝的復雜,石柱礅價格也越來越高,裝飾效果也更好看了。

覆盆蓮花型柱礎
較高的覆盆蓮花型柱礎,另一種是蓮花和圓形柱墩組合形式,在蓮花下方疊加了礎座。無論是對官式覆盆柱礎進行拉伸還是增加礎座,都是為了實現柱礎的加高,從而適應南方地區的氣候環境,安裝在古建筑大殿,更好地保護木柱柱腳。
下圖是寺院祥云柱墩石、柱礎石雕刻圖片:

它以整石雕砌而成,底為雙層方形柱礎,柱身呈八角形,柱頭為坐斗式。大雄寶殿原本是百柱殿,只是后來因為建筑功能的需要,加長了汴梁,減少了柱礎,終被建造成只有86根柱子的“百柱殿”,其氣勢之宏偉,景象壯觀,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后在公元1637 年,據史載,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云大殿時,為防潮、減少白蟻侵蝕、延長建筑的壽命而將木柱礎換成石柱。
小結:柱墩石結構作為重要的建筑構件,歷史悠久,不僅具有結構承重功能,不同時期柱墩石樣式的裝飾體系又能體現時代的藝術特色,所以柱墩石裝飾藝術是建筑美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柱式樣式,比如古建筑民間和官方柱墩石其結構和裝飾形態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如在民間雕刻里常用的柱墩石一般雕刻花鳥等浮雕,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松、竹、梅是“歲寒三友”,蓮花因出于污泥而不染,有“花之君子”之稱,也是柱墩石常用題材,民間柱墩石的梅、蘭、竹、菊紋樣,體現了主人對儒家美學的鐘愛,柱墩石廠家依據主人的意愿,以梅、蘭、竹、菊、松為題材進行創作,所體現出的是常氏主人對德性和人品的不懈追求。
作者:歐陽廣彬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
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