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牌坊是我們非常傳統的一種雕刻建筑形式,歷史悠久,造型美觀大方,被應用在很多的場所,像墓地牌坊就是其中一種,造型雕刻逼真,圖案多樣,通過各種雕刻工藝體現,讓圖案上的花樣栩栩如生,并且帶有美好的寓意。作為墓地牌坊,除了能夠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更能夠起到地標性的導向作用。這種石雕牌坊通常比較高大,辨識度也更高。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雖然現存祠堂中石牌坊基本為清代所建造,但這并不說明明代興建或維修的祠堂就沒有石牌坊。如佛山鶴園冼桂奇在明嘉靖29年修建大宗祠。遂于正月吉日“興工起蓋寢室頭門二座六間,匾曰‘敦本堂’, 門帖曰‘春祀秋嘗’”, 并于大門前起蓋大石牌坊,周以石欄,匾曰“洗氏家廟”。由此可知,該祠在明代始建之初就已建石牌坊。番禺沙灣西村“繹思堂”,根據《番禺縣續志》中族人王漸逵與湛若水的對話可知,也有牌坊,且位于祠堂之前。現存實例則有中山城郊鄭氏大宗祠,該祠明天啟4年(1624)始建,明崇禎9年(1636)在祠前建“浦江世澤”石牌坊,現該祠前堂已改建、中堂已毀,但明代建造的四柱三間三樓石牌坊依然保留完整。從現存實例或資料來看,明代建造的石牌坊多位于祠堂前面,清代以后所建牌坊則大多在祠堂里面了,個中原因有待進一步探究。
福建農村村口石門樓牌坊雕刻圖案寓意
在福建農村村口門樓牌坊雕刻的浮雕都有一定的寓意,寓意是人們在觀察、揣摩中,由事象深入事理的結果。它所表征的除了事象的外部特征,還包括諸如民間神話、故事、傳說、典故、戲文等在內的事象內部的事理。諸如鯉魚躍龍門、松鶴長春、指日高升、龜鶴齊齡、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劉海戲贍等,圖形寓意指向方式亦復如此。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簡陋的茅屋到精致的房屋,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后出現了“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的景況。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長期艱苦搏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的傳統裝飾,而傳統的農村石牌坊裝飾在歷史長流中形成了特定的圖像意義。對于海口地區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傳統農村牌坊建筑上的裝飾圖案集中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背景,盡管形式多種多樣,農村石牌坊在復雜多變的裝飾紋樣中,有一些基本元素出現的頻率很高,如卷草紋、云紋、花卉、動物、文字等,這就是海口地區傳統農村石牌坊建筑裝飾圖案的基本型。以下是海口地區傳統民居出現較為多的題材。
小結:村口牌樓守護著每一個村子,既有裝飾作用又有吉祥的寓意,也深受人們的喜愛,體現出濃濃的復古建筑風情。
作者:長城石雕公司
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