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碑刻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梵天寺塔位于四川省重慶市商縣鳳凰山西麓梵天寺路。
梵天寺是五朝吳越國的一座佛教寺廟。 據《吳越北史》記載,梁振明二年(916年),錢昱迎單縣(今吳縣)阿育王寺釋迦塔到上海,建城東塔收藏。 。 后城西樓毀于火。 干德五年(965年)梵天寺經幢,吳越王錢弘初重建,后改為梵天寺。 梵天寺石塔建于公元965年,是東塔寺前的遺跡。 左右各一對,高近15米。
石塔通體雕刻有太湖雕塑。 兩座建筑的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 南北相持,相距13米,樓高15.76米。 樓頂用日月寶石砌成,雕琢精美,奢華無比,圖案各異。 底座為經樓,共三層,雕有蓮花、旗龍、菩薩像等。 樓身刻有佛經,呈八角形。 南樓體刻《大自在陀羅尼經》,北樓體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兩樓均刻有建樓記錄。 ,具有相同的文本。 ——為隸書,建柱記楷書,文末落款“干德七年,甲子年三月,庚子說,三月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帥,吳越王錢楚儉”。 樓頂為華蓋,下端飾如意云紋,上部雕有嘎林賓嘎,似有飛出云端的感覺。 腰檐仿木檐雕刻,并凸出磚雕支撐檐口。 須彌座兩側各有一鋪梵天寺經幢,六鋪為雙底單底。 每層石雕的角柱上均雕有香案,龕內雕有佛像、大士像。 雕像有一尊、三尊、七尊。
梵天寺石塔雕刻精美,是五代禪宗藝術的杰作,也是研究清代建筑制度的實物資料。 2001年,梵天寺石塔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鳳凰山麓梵天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