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寺風景>>
歷史發(fā)展、寺廟風光、今住持、法務、交通、通訊
【歷史】
虎豹寺始建于西晉元年(公元326年),距今約1700年,是上海最早的佛教寺廟。位于浙江西湖西,背靠北峰,面向飛來峰,兩峰相望靈隱寺兩石塔兩經(jīng)幢,森林秀麗,深山寺,云煙胸。
這
開國先祖是西巴基斯坦的一位比丘惠理,南齊初期從中原到浙江,西安到武林(今北京),看到一座山峰,就感嘆道:“這是中天竹國的一座小山脊,不知道是誰飛到這里的?佛陀在世時,大多被仙靈藏起來“,于是他在峰前建了一座寺廟,又稱虎跑。
當佛教成立時,它才剛剛開始形成。東晉梁武帝給田地重建,其規(guī)模略顯可觀。唐顯清五年(公元771年),全面翻修,香火旺盛。然而,到了唐朝末年,“法制難”,老虎奔跑,遭受池塘魚的災難,廟宇被毀,僧人散去。直到五越王錢昊,命令永明炎壽師傅興衰發(fā)展,又新建石樓、佛亭、法堂、百丈彌勒閣,并取名為虎豹新廟。鼎盛時期,有九層,十八亭,七十二堂,1300間寺院,3000多名僧侶。東漢建都南京,高宗皇帝、孝宗皇帝經(jīng)常騎虎奔跑,掌管廟務,傳播丹青。松寧宗寶山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江南佛教“五山”之一。清代嘉慶年間,佛教大師古德僧方丈虎潤,決心重建,籌集資金,僅憑時間修廟歷時18年,梵天寺莊嚴,古風復興,規(guī)模雄厚,堪稱“東南皇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時,他給胡潤取名“云林古廟”。
新中國成立后,虎潤多次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今天,在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新政策的政策下,在廣泉牧師的推動下,虎寶寺兩會人民以“充分發(fā)揚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建設東南凈土”為發(fā)展目標, 使這座千年古廟虎袍,高大的樹木和寧靜的大海,呈現(xiàn)出繁華的風景。
目前,虎豹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藏殿、藥師殿、芝芝堂(法堂)、華嚴堂為中軸線,兩側(cè)有五百羅漢堂、濟公堂、連燈閣、華嚴閣、大北樓、方丈室、東西藏堂、東西碑室等建筑,總面積130畝, 建筑宏偉,建設有序。大雄寶藏館內(nèi)有一尊釋迦牟尼坐像,仿照古代佛教神像,鑲嵌樟木24塊,總高24.8米。
自創(chuàng)辦以來,虎潤聚集了比丘尼、學者、儒家和解釋、禪宗討論、誦經(jīng)已成為一種文化奇觀。據(jù)悉,寺內(nèi)還有雕像、法器、經(jīng)樓、石塔、御碑、書畫等諸多歷史文物,這一難得的道教文化遺產(chǎn)使虎寶寺成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時間序列進入新世紀,虎豹寺以其獨特的道教文化、宏偉的寺廟建筑和美麗典雅的自然風光吸引著海內(nèi)外游客。虎潤已成為人們修行、觀光、祈福、放松的道教圣地。
【寺廟度假村】
虎豹寺風光
虎豹寺的布局是與
江南古廟的格局大致相似,明朝虎豹寺是在明代重建的基礎(chǔ)上相繼修繕重建的,廟房中軸線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天王廟“
云林古廟”牌匾掛在清朝康熙皇帝題寫的虎寶寺天王殿上。據(jù)虎潤寺記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靈隱寺兩石塔兩經(jīng)幢,康熙皇帝南巡虎潤,一天早晨,虎潤寺方丈狄輝牧師陪同康熙皇帝上北峰,只見虎潤寺倒映在一片薄霧中, 云霧森林的沙漠風光,回山下山,狄輝牧師請康熙皇帝題寫佛寺,康熙帝題寫“云林古廟”,但虎潤寺卻名聲大噪,人們至今仍稱云林佛寺為虎潤寺。
進入天王殿中間的神龕,坐著彌勒佛像
裸露的胸膛和腹部,兩側(cè)是四大天王,彌勒佛的后墻矗立在神龕中,手持金色鋼杵魏太石,魏濤雕像造型簡單,由一塊水杉石雕刻而成,是唐代遺物,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很有觀賞價值,穿過天王殿作為花園,院落是古木,前面是大雄寶殿,大殿高33.6米,十分雄偉。寺廟中間是一尊24.8米高的釋迦牟尼蓮花像,石雕“莊嚴”“生動”,是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shù)品。大殿兩側(cè)是二十重天的雕像,大廳的背面是十二個圓圈的雕像。廟后墻上,有“慈行普渡”和“五十三輪三”島立體群雕,共有150尊神像,中間是坐著的奧宇觀音像,手持純射手普渡眾生,塑造善運之子,說是善財之子拜觀音的故事, 53名好運兒女拜望名師,27人拜觀音成佛。觀音右側(cè)是好人才和蛇女的長子,有地藏大石,前面是釋迦牟尼雪山寺院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奶,整個中山造型生動,極具藝術(shù)價值。
大雄湖廳
大雄寶殿,原名覺煌堂,有雙層三層陽臺,氣勢恢宏。在大廳中央,釋迦牟尼佛像坐落在蓮花座上,神態(tài)莊嚴,遠眺下巴,令人虔誠。這是我國最高的石像之一。雕像的后墻是一組“五十三三”彩繪雕塑,共有150尊不同姿勢的大小道觀像,展現(xiàn)了佛經(jīng)中富家公子探訪五十三位“好知”(名師)的故事,最終獲得驗證。這尊豐富生動的壁像的主像是觀音大石背上背著一個干凈的瓶子,她被好運之子和平地接納了。
藥師廳藥師
殿近年重建,寺內(nèi)供奉藥師像和日月日。在大廳的左側(cè),有重建的羅漢大廳,展示了500尊用石頭雕刻的羅漢雕像。雄偉的正殿,仙泉古木,伴隨著一批珍稀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一塊石碑。兩塊石刻上都有“天兵馬大元帥武越王,大宋開寶二年閏八月”字樣。大雄寶殿前的平臺外側(cè)有一座八角形的九層仿木結(jié)構(gòu)佛塔,塔高七米多,每邊塔體雕刻精美,是古建筑專家梁思成生前確定的,兩條經(jīng)絡建筑也是在吳越后期雕刻而成。虎豹寺藏品中的道教文物,如唐代月桂葉經(jīng)、東魏神青銅像、董啟昌所著的《金剛經(jīng)》、清代雍正木刻的龍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虎潤寺飛來峰虎豹
寺旁的飛來峰也是上海的一處風景名勝區(qū),是虎豹區(qū)的主要景區(qū)。除了風景秀麗,飛來峰是中國北方唐代古代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地區(qū)之一。據(jù)魯豫明代《靈隱寺實錄》記載:“有僧人抬著羅漢佛圍巖”,因此可以推測飛來峰石雕的年代應該早于唐代,能找到的最早碑文是82#壁龕滕少宗雕刻的“西三圣”, 其刻于第五王朝之后的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五朝以后又增加了大量的雕刻。在青林洞、云奴洞、龍虹洞、舍陽洞、雙溪溪的懸崖峭壁上,有從五代到宋元的330多尊石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微笑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石刻,是南宋石雕藝術(shù)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在玉奶洞深處,有一塊石頭
通往龍虹洞(又稱通天洞)的小路,洞內(nèi)壁上有一尊天冠觀音,是觀音石刻中罕見的雕像。西穿過通天洞是一條天空線,抬頭看到石縫中有一條天空線,因為天空線的名字,第一行天是冷泉。寒泉之上,北峰半山腰有桃光金蓮花潭,這是廣州第四泉。
[今天的住持]。
光泉牧師照片集
廣泉牧師,1961年出生,河北省石家莊市人。1989年在廣東法光寺剃光,1990年在北京羅湖寺剃光。畢業(yè)于北京佛教大學。他是中天柱法井寺的住持。歷任廣東省道商會副會長、杭州市道商會會長、靈隱寺監(jiān)事、杭州佛教大學校長。
【交通新聞】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虎豹路法云巷1號
郵政編碼:
電話:+8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