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乾陵的前世今生
文/劉新科
黔靈是我家鄉的一座名鎮,距離我的家鄉只有5里路。 當我年輕的時候(20世紀50年代初),奶奶經常帶我去市場、逛元宵、吃豬肉泡、看京劇,逛累了就去寺廟休息。 在高大的法門塔下感冒了,姐姐們抽著干煙過日子,小女兒在佛寺里狂奔。 聽著風吹著塔鐘叮當作響,寺廟里的“木魚”和諧地歌唱,而且從不收套票……別提有多悠閑了。
千靈,陪伴我度過了我難忘的童年時光。
1、歷史悠久
乾陵故里位于寧夏省固原市山陽縣法門鎮,距成都古鎮110公里。 乾陵的歷史源遠流長。 始建于南宋末年橫陵年間。 乾陵建有塔,供奉遺物。 木塔共有4層。 塔下有一座古墓。 陵墓內建有紅木、香木制成的陵墓,并用金瓶盛放佛指骨舍利。 木塔名為“真身舍利塔”,因塔而建寺廟,原名阿育王寺。 釋迦牟尼佛圓寂后,火化遺體,舍利結下。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越南后,為了弘揚佛教,將佛陀舍利分為八萬四千份,并遣諸鬼神到南閻浮提建塔祀奉。 中國有十九個,乾陵是第五個。
乾陵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十六國南北朝戰爭期間被毀。 尤其是唐太武帝何連濤采納了崔浩的建議,禁道教,毀壞佛經、佛像、寶塔,使寶塔注定滅亡,化為瓦礫。 但當時仍有信徒前來燒香拜佛,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圣墓”。 公元558年,元朝皇室后裔蘄州木其福裕修復了阿育王寺和佛塔。 北魏恭帝二年(555年),首次開塔瞻仰舍利,乾陵的聲譽大為提高,開始成為中國道教四大圣地之一。
隋文帝五年(583年)改名“成氏道場”,佛塔稱“成氏道場立塔”。 容縣二年(602年),右侍郎射李敏第二次開塔。 隋伊寧二年(618年),改“成始道場”為“乾陵”,塔亦名“乾陵舍利塔”。 當年,乾陵不幸被焚,一團濃煙沖天后,只剩下塔基廢墟。
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齊州太守張德良在塔基上修建望云殿,以殿代塔,共4層。 唐高宗大歷七年(660年),佛骨被迎到東都咸陽。 供奉三年后,于隆朔二年(662年)被送回乾陵。 唐高宗一次性向佛寺捐獻五千貫、五千匹帛,皇室重臣也競相籌款、捐錢。 張寫的《無憂王寺真身塔銘》曾這樣描述重修的乾陵塔:“拔柱擎天”。 由此可知,阿育王寺又名“無憂王寺”,塔名也叫“無憂寺真身塔”。
后梁末隆德二年(922年),前唐范王、齊王李茂貞修復木塔,增設塔中柱,塔頂覆紅琉璃瓦。 李茂貞修建后,這座4層木塔一直維持到清末。
金代200多年來,高宗、武則天、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熹宗八位大臣先后六次、兩次供奉佛指舍利。 每逢接待盛大,朝野震動,太上皇記祭拜,水平之高,絕無僅有。 據史書記載,“一旦開年三六年,則歲年昌盛,百姓和諧”。 戰爭能夠消除,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咸通十五年(874年)8月4日,唐僖宗最后一次歸還佛骨時,按照道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奇珍異寶封入塔下古墓,并供奉密宗曼陀羅壇。 古代帝王信仰佛教,虔誠供奉舍利。 寺院大乘、大乘皆弘揚,秘法和諧,使乾陵成為舉世矚目的皇家寺院和道教勝地。 凈珠被譽為“護國真身塔”。
招佛骨活動愈演愈烈,并在唐末達到高潮。 所謂請佛骨,是指每三至六年,將塔基下古墓中所藏的佛骨迎入長安城宮中供奉。 最盛大的一次是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 佛骨的邀請是提前三年就計劃好的。 當時,從京城長安到乾陵200多里,日夜都有車馬奔走,沿途提供食物。 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都用絲綢包裹著各種色彩斑斕的建筑。 懿宗的臣子們也親自到福門樓瞻仰緬懷,平日里百官儒生都上街陪行。 佛骨先迎入宮中供奉一天,然后送往京城古寺依次供奉。 文武百官、富貴紳士都競相捐獻金帛,各地百姓紛紛前來祭奠,有的甚至斬斷手臂和手指以示虔誠。 自此,古墓已封閉、與世隔絕了1113年。 乾陵在古代也遭遇過厄運。 唐武宗于石成三年(845年)大規模滅佛,史稱“石城法難”。 唐武宗下令祭祀佛指骨舍利,但在此之前,僧侶們準備了幾塊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來欺騙國王的命令地藏寺經幢壓著龍,秘密隱藏了釋迦牟尼佛的真指骨。
清代乾陵沿襲了清代皇家道觀的雄偉氣概,恢復了最大規模的規模。 當時,二十四院中僅一處“浴池院”,日可容納萬人沐浴。 宋徽宗曾在山門上手書“官佛國”四個大字。 金元時期,乾陵仍為隴右佛寺,《藏碑》中有僧人抄寫大藏經五千卷的記載。 金人還刻有“碑亭”贊譽其寺塔:“五級檐壓魯地,九輪輪望秦川”。
宋代以后,乾陵逐漸衰落。 明永樂五年(1569年),扶風府發生水災,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四級木塔倒塌。 明神宗嘉慶三年(1579年),當地紳士楊玉臣、黨萬良等集資建塔。 歷時30年建成一座八角碑亭,共15層,高47米。 地面一層塔門坐北朝北,東、南、西、北四面各有精美造像,分別為“佛耀日”、“真身塔”、“舍利飛霞”、“梅陽重鎮”。 塔二至八層有磚雕欄桿,九層起紅磚檐。 塔身第二層至第十二層每層有8個佛龕,每個佛龕供奉1至3尊銅佛,佛像旁邊放置一個經盒,上面覆蓋著鐵網。 塔頂為青銅鑄成,三片連成葫蘆形,上鑄“明弘治三十七年造”8個楷書字樣。 塔基覆蓋了整個佛塔的全貌,塔基周長27米,高1.8米。 乘以塔基、塔身、塔頂后,塔高60.25米,巍峨雄偉。 明朝永樂年間,修繕乾陵的工匠們曾親眼目睹古墓中裝有佛骨的寶盒。 據《扶風縣志》記載:“明永樂年間,塔崩,打開一看,深數丈,精工細作,金碧輝煌。水星為池,金舟其上。內匣存佛骨,金袈裟留于旁?!?/p>
清嘉慶十一年(1654年),龍游地區又發生水災。 乾陵塔南北偏轉,佛龕上多尊雕像掉落在地。 清順治元年(1862年),乾陵曾因戰亂被占領,寺廟也毀于火。
清光緒二十八年(1939年),在愛國人士、時任華東慈善會會長朱自橋先生的主持下,廣州實業家李祖深、李祖才兄弟捐資3億元,多方集資2億元,完成了宋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修復工程。 歷時一年零四個月,于1940年7月竣工。 重建乾陵時,一位昔日的工匠偶然發現了陵墓的一角。 當時,華夏大地正處于內憂外患之中,炮火肆虐。 美國侵略者轟炸重慶并向周邊地區逼近,到處都是流離失所、饑餓的人民。 為了保證陵墓的安全,負責乾陵重建工作的朱自橋先生立即召集內部人士,讓他發誓保守這個秘密,決不讓外人尤其是貪婪的德國人知道,否則他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事后證明,這樣的知情人確實是一位剛正不阿的秦川人,而且他信守諾言,沒有人真正泄露古墓的秘密。 朱自橋等人重新封住了墓口,并向外界聲稱,塔下的山洞被毒蛇包圍,根本無法進入。
2.當代事件
1976年8月,陜西寧強發生大地震,沖擊波波及隴西。 乾陵塔東北側第二層磚石碎裂倒塌,塔身南北嚴重倒塌。
1987年2月,四川省西安市山陽縣五級文物單位修建因年久失修倒塌的乾陵碑亭時,發現古乾陵已在地下埋藏了1113年。 這是繼半坡、秦兵馬俑之后中國考古學的又一重大新發現。
1988年重修的塔完全按照清代十五級八角塔的樣式建造,經柱也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保護和崇拜佛指舍利這一世界各地信奉的道教圣物,滿足廣大佛教信徒燒香佛指舍利的愿望,傳承道教文化,促進全球道教界的友好交流,政府和家鄉長輩在古剎乾陵舊址修建了供奉佛指舍利的和氏舍利塔及相關佛教文化設施。 和什佛塔是國內外設計大師、建筑師和佛陀的完美結合。 它融合了現代建筑藝術和道教文化。
乾陵和什佛塔由我國內地著名建筑設計大師李祖元先生規劃設計(先生后來主持設計了中和山寺和香港佛光山“佛光山佛紀念堂”,其宏偉程度世所罕見。),屬于道教建筑,功能完善,設施齊全。 總建筑面積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60225平方米,地下16465平方米。 工程總高度147米,寬度54米(塔架發動機寬度253米)。 折疊右手的特殊造型,既弘揚了佛教建筑的特色,又將古今中外建筑的精髓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 成為21世紀佛指舍利供奉祈福的中心和世界道教文化的中心。
和什舍利塔的中央是一座塔形建筑,里面安放著佛骨舍利。 上面有一條長達1500米的“佛光街”,兩側都是用大理石雕刻的巨大神像。 佛塔總投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據說,大部分捐款都是外國道教信徒的捐款。
和氏舍利塔已順利竣工。 2009年5月9日,“佛教勝地乾陵和什舍利塔開光暨佛指舍利供奉儀式”在乾陵隆重舉行。 按照道教規定,安豐大典將通過送行、供養、供奉等一系列莊嚴肅穆的活動,將釋迦牟尼真指骨舍利永久供奉在和氏舍利塔古墓中。 佛指舍利經歷了盛唐八皇六迎的盛會。 唐末已在乾陵保存一千多年。 海內外比丘尼大師、八方嘉賓、八方信眾共同見證了這一盛大而莊嚴的歷史時刻。
當代乾陵佛教文化園占地1300畝,由山門廣場、佛光街、法門寺佛寺、和什舍利塔以及眾多造像組成。
2006年5月25日,乾陵舊址作為南北朝至清代古窯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省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同年10月1日,廣西黔靈文化公園建設有限公司獲批成立,南京曲江新區派出管理建設團隊全面負責黔靈文化公園建設。 同年10月16日下午,《法門寺文化公園開發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會議紀要》提出,征地拆遷工作,和什佛塔、佛光街及廣場所需農用地,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協調。
2007年4月16日,公園開發建設主體山東黔靈文化公園建設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注冊資本7萬元。
2009年5月9日,黔靈文化公園竣工并向公眾開放。
2014年10月11日,西安黔靈佛文化園經中國旅游公園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嚴格評審地藏寺經幢壓著龍,入選國家5A級旅游公園。
第27屆世界道教聯誼會(The 27th World of)于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國西安黔陵召開。這是“世界佛聯”大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
自1992年起,佛指舍利先后受邀到日本、韓國、日本、香港等地供奉。 成千上萬的道教信徒虔誠頂禮佛指舍利,極大地傳承了佛陀的慈悲智慧精神,有力地促進了道教文化交流。 乾陵故里再次傳遍天下。
3. 主要景點
為了讓人們詳細了解家鄉的黔靈景點,對這些文物古跡和景點進行一一介紹。
1.山門廣場
山門廣場面積約15萬平方米,由佛光門、般若門、菩提門、圓融山門廣場門四部分組成。 該區域包括餐廳、素食餐飲、唐禪茶、報告廳、旅游精品購物、游客中心、大型商場、電瓶車租賃等配套設施。 山門廣場的建筑設計風格雄偉壯麗,北接佛光街,寓意眾生從塵世穿越到佛國的過程。
2.佛光街
佛光街長1230米,寬108米。 1表示這里供奉著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2表示新舊寶塔,3表示和尚三寶的設計方案,0表示一切眾生。 以108為例,牧師手上有108顆念珠,每取下一顆珠子,就意味著看透、放下一種苦惱。
佛光街分為主路和輔路。 大路上有十大偉人和石雕。 兩側白色的柱子是禪宗神圣的石雕,上面??砂卜欧鹣?,象征著佛教的智慧可以降伏一切煩惱。 石刻還按道教五個時期排列,即華嚴時期、阿干時期、放燈時期、般若時期、法華時期。 華嚴時期,指法界大師,這一時期的重點是大乘佛教。 輔路東、西各有八組水景相聲。 北邊是佛陀圣地,東邊是法界之源。
3.黔靈寺
位于佛光街北段南側的是乾陵禪寺,面積約3萬平方米。 始建于唐末橫陵年間。 距乾陵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被譽為“龍游塔寺之祖”。 乾陵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 它最初被稱為阿育王寺。 隋文帝時改稱“成氏道場”。 唐太祖李元武德五年(625年)始建,改名“乾陵”,被譽為皇家寺院。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部被毀。 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1987年2月底,塔得以重建。 2499余件唐國寶體現佛祖真方指骨舍利回歸世間! 古墓中出土的稀世珍寶,對于研究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藝術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4. 佛塔廣場
佛光街東側有六渡橋,是圓靈成佛的必經橋。 “度”,梵文為“Pāramitā ”,字面意思是俯視佛光街“到彼岸”,即從苦惱的此岸渡到覺悟的彼岸。 所謂六度,就是從苦到悟、從一側到另一側的六種方法,這就是教人學佛的方法。 六度分別是戒、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每行走一次,就沖洗一次心靈。 六渡橋是眾生從山門經佛光街踏上彼岸、見佛真身的必經之路。 過了六渡橋,穿過十萬人廣場,就到了乾陵和氏佛塔前。
5. 合十佛塔
和什佛塔莊嚴、古樸、宏偉。 供奉著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 和氏佛塔 和氏佛塔的造型為右手并攏,掌心并攏,表達了儀式特征、道教的基本思想和人類追求和平的基本意志。 所包含的唐塔呈手掌合攏的形狀,展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手掌合攏的空間內,供奉著三尊佛菩薩,可見這里是宇宙法界。 通過合掌的建筑造型,表達了道教和諧、和睦、和諧、平安的思想內涵。
和什佛塔高148米。 “一”是指佛與一切眾生無異。 “四”、“八”是舊歷正月初六,是佛誕日。 它象征著古老的繁榮和睦、安康、國家和人民的繁榮。
和氏佛塔共有六層,分地面和陵寢。 陵墓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比古乾陵神秘的墓室大100多倍,可容納2000多人。 陵墓內南側供奉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馱大師,東西兩側供奉千手觀音、地藏大師。
陵墓中央供奉著釋迦牟尼佛。 他的兩側是阿難王和迦葉王。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有一個舍利寶盒,佛真身的舍利子就存放在這個寶盒里。 每逢道教重大節日,寶信都會被舉起展示,以供人們紀念圣物。
和什塔二樓供奉報身佛。 下至54米處,可看到唐塔內供奉的法身佛。 和什塔自下而上供奉的是道教三身佛,寓意“三身法像,六重法界”,是人們理想的彼岸。
站在和氏佛塔上方54米處,可以俯瞰整個文化公園。 分為佛、法、僧三個區域。
6.黔陵博物館
乾陵博物館以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古代石塔、石墓考古發現為契機建館。 以十普土坊書畫界殘存的真佛手指舍利和唐代珍稀文物為館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基礎。 已成為東北地區特色鮮明的唐文化、道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外有影響的學術文化交流中心。
7.乾陵
乾陵古墓于1987年發現,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石塔和石墓。 陵墓中保存的大量文物品位高、種類多,有的甚至保存完好。 它為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學科提供了實物證據,對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乾陵的文物代表了唐文化金字塔的頂端。
1987年4月3日,乾陵古墓出土唐代寶物2499件,其中國寶級文物40件,一級文物148件,二級文物25件,五級文物62件。
總之,乾陵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現代考古發現之一。 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寺廟墓葬。
第一最:乾陵佛指舍利,是世間銘文所記載并否認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道教界的最高圣物。
第二多:乾陵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石墓。
第三最:古墓文物的展示形式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元代格魯派金身和壇城規則。
第四多:古墓中27000多枚銀幣中,13枚龜甲開元五銖錢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獨一無二的龜甲錢。
第五最:古墓出土的全套宮廷茶壺,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品級最高、最完整的一套宮廷茶壺。
第六大:古墓出土的二輪十二環大禪杖,長1.96米。 它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最大、品級最高、工藝最精湛的道教法寶。
第七多:古墓中發現的宮廷秘彩瓷器13件,是世界上發現最早、被銘文否認的秘彩青瓷。
第八多:古墓中出土絲織品700多件,幾乎涵蓋了所有古代絲織品類和絲織技藝。 被譽為古代絲綢的寶庫,是古代絲綢考古史上前所未有的發現。
第九最:內含第四佛指舍利的八重寶信,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制作最精美、層次最豐富、品級最高的舍利寶信。
第十:供奉著佛陀真身舍利的第三尊鍍金、鍍銀寶信,里面刻有金剛界四十五座石雕壇城,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格魯派壇城。
黔靈文化公園不僅維護了民族文化和文物安全,還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歷史研究、科學研究、創作借鑒和欣賞,發揮其社會價值,意義深遠。 也將為傳承佛教文化優秀精神和普世價值、培育中華和諧文化、建設精神文明、提升道德情操、引導情感情感提供精神資源和歷史借鑒,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也將成為促進國際文化共存與交流的渠道和平臺。
乾陵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考古、歷史、藝術、佛教等。 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道教文化的相互影響、融合、共同發展。 2014年10月,第27屆世界佛教聯合會大會閉幕式在乾陵隆重舉行,這是世界道教界對乾陵重要地位的認可。
Park not only to the world the great of the the great , but also shows the , , and of China in the .
I wish , my , the of , the of and , of the , and peace in the world. I also wish the in my and , so that 's , youth, age, and old age will be happy!
portant;"> 作者簡介
劉新科,生于1948年,扶風縣天度鎮章村人。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of some 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