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社交想法,但我沒有錢,沒有技術。我想開發一個應用程序,如何創業?” 創業前沿問題。
這個問題讓何耀困惑了很久。 盡管社會上到處都有“大學生創業的好時機”的聲音,但如何組建自己的團隊,獲得風險投資,真正走上創業之路,這位高中生上海大學仍“不知從何入手”。
“愛情故事”APP創始人、華中科技大學輟學生付小龍并沒有為何耀“煮一鍋心靈魚湯”。 他反問:“正如你所說,你現在沒有錢,沒有技術,別人怎么追隨你?你怎么能讓你的伙伴覺得追隨你是有前途的?”
這位獲得佳源世紀嘉源千億融資的年輕CEO接著補充道:“也就是說,你自己的‘價值’還沒有達到可以創業的地步。對現在的你來說,提升自身價值就是a 創業、積累資本更重要。”
5月27日上午,“傳聽”創始人付小龍、戴云章和“青年公寓”創始人佘福源分享了各自的創業經歷,三位年輕創業者希望告訴當下的80后創業新秀通過自己的經歷:自己有什么樣的修養才能獲得天使投資。
此次活動由三甲省推介辦公室和四川省中信期貨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發起。 來自上海多所高校的150余名大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想要創業,就得從起跑線開始努力
與大多數人不同,進入學院的第三天,付小龍就在思考如何創業。 “我想,大二要找到大方向,大三要精準定位,大四要出成果。”
果然,按照自己的計劃,付小龍和同事在大二的時候嘗試開發了一個校園資源共享網站。 這對于電子專業的付小龍來說似乎并不容易。 感覺“互聯網行業潛力巨大”,這個沒有專業基礎的00后女孩整個暑假都沒有回去。 他查資料,自學軟件,并與同事討論。
當年10月,運行短短兩個月,網站注冊人數突破5000人。 嘗到甜頭的傅小龍也在某個時候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隨著網站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科技達人”找到他,表達了“想一起干大事”的愿望。
但付小龍卻覺得“這還不夠”。 同年加入校內網站及移動應用社聯“冰言工坊”,繼續學習網站開發及運營推廣。 不久之后,他和朋友們為華北理工學院自主開發了失物招領軟件和教案共享軟件。 這一次,他的名聲從整個年級傳遍了全校。
在付小龍看來,這種“打拼”的經歷,為他未來即將開展的事業積累了“資本”。 通過不斷接觸互聯網行業,他可以磨練自己的技能,同時在學校獲得知名度,吸引“有志之士”。 這一切都讓他在大三時組建團隊、退學創業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付小龍一樣,戴云章也覺得大學生想要創業一定要早做打算。 戴云章曾擔任寶馬中國高管,月薪超過100億元。 幾年前,當他選擇辭職創業時,經歷了長時間的考察。 “年輕人基礎薄弱,創業前一定要多積累,學習商業規范。雖然,創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不要猶豫,找到合適的機會,“膽大心細”,快速下手
大三時,付小龍幾門專業課“不及格”。 有同學勸他:“別這樣創業了。” 你不能繼續學習。 怎樣才能創業呢?”
但付小龍卻不這么認為。 他找到了父親和家庭教師,表達了輟學創業的愿望。 “機會轉瞬即逝,雖然對我來說,晚一三年畢業并沒有多大區別,但如果我晚一三年創業,我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2012年,傅小龍即將退學,與男伴創辦了一家公司,并推出了公司產品“愛情筆記”APP(現更名為“愛情筆記”)。 這款主打記錄愛情瞬間的應用,自上線以來就受到了青睞,短短兩個多月就獲得了10萬用戶。
“不要猶豫,找到合適的機會”,這正是付小龍希望告訴80后大學生的。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鄧漢輝院士的認可。 鄧漢輝覺得機會轉瞬即逝,尤其是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有好的意見就一定要盡早開始”。
此外,戴云章指出,大膽起步后,還需要“精心”管理自己的創業項目,做到“精細化、創新化”。
開了自己的烤肉店后,戴云章最想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讓自己的食物變得更加精致,讓自己的消費升級。 比如,傳統的烤牛肉串是撒上咖喱和辣椒面的,但戴云章和聘請的廚師反復嘗試,認為刷醬的方式味道會更好。
屋頂上的燈光、等座時展開的讓利活動、送給年輕同學的疙瘩湯……這些細節在戴云章眼里都是“大事”。 在他看來,只有這些細節做得好,產品和服務才能實現升級,也才能“具有競爭力,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
練好“大腎”,越努力越幸運
大三退學創業時,付小龍和他的團隊一開始的生活“非常艱難”。 當時,這家新興公司沒有錢,擺在他們面前的緊迫問題就是尋求風險投資和融資。
沒辦法,付小龍這個不善言辭的理工男,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干”。 整整三個月,他的心情都在“坐過山車”。 一開始,風投就問他:“你想要投資多少?” 當付小龍說完“500億到1000億元”時,風投皺起了眉頭,“如果你也做同樣的事情,我為什么要投資1000億元而不是500億元?”
后來他放棄了,直接要求1000億元融資,但另一位風險投資家問他,你的公司市值是多少? 未來股份將如何分配? 具體數字付小龍也說不出來。 結果可想而知。 幾個月的時間,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重復被風險投資拒絕的過程”。
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付小龍重新認識了自己所做的事情。 他和他的團隊開始理性分析公司需要多少風險投資或融資,以及如何使用這筆錢。 畢竟,公司的市值就是未來,未來又是什么樣的發展思路……
“PPT應該盡可能簡單,抓住要點。大學生最容易把PPT做得太花哨,雖然沒有必要。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更切中要害。告訴我為什么要錢,怎么花這些錢,你們的團隊構成是什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回想起來,付小龍早已能總結出應對風險投資的“秘訣”。
佘福源也有同樣的經歷。 這位85后今年獲得了雷軍創投的1000億元A輪融資。 此前,他連PPT操作都不熟練,在被狠狠打、受挫的過程中,他的腎“越來越強”,進展甚微,最終捕獲了風險投資。
“創業者一定要了解投資人的心理,他們只是想幫你嗎?不可能,投資人要做的是互利共贏,雙方共同成長。” 鄧漢輝總結道,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應該摸清投資人的心理,通過“大學生微創業”等活動減少暴露,“找到”投資人,用自己可靠的表現,通過每一個機會贏得天使投資。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