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 有能力的。 魅族模式的精髓似乎就是“免費硬件”。 雷軍在成立紅米的第三天就決定了商業模式,以硬件賣軟件。 硬件不賺錢,但軟件和增值服務賺錢。 俗話說,羊絨是豬頭出來的。
免費一直是互聯網和軟件行業的常識。 然而,“硬件自由化”對于傳統硬件行業有著巨大的顛覆意義,甚至顛覆了傳統企業渠道為王的根基。
“免費硬件”的本質就是我常說的價值鏈切割:第一次切割就是降低加成率。 傳統企業的加成率非常高,通常是數倍。 未來的趨勢將會看到這些高加價率。 這個行業肯定會被淘汰。 這也是電子商務和社交電商的本質。 第二步就是砍掉這些低效的中間環節,比如渠道、中間商、中介機構等。
甚至,我認為,“免費硬件”是傳統行業的一門互聯網選修課。 你必須擁抱“無硬件”,因為這是建立用戶連接的最直接的方式。
那么,如何應對“免費硬件”的問題呢?
“免費硬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很多陷阱。 我見過很多人喊著“免費硬件”。 我們一個微創新的同學做了一款麥克風產品,加成率很低,價格也很低。 降至最低水平,但從未爆炸。
在我看來,“免費硬件”的三個陷阱值得警惕:
1.免費硬件不是一級痛點。
中國企業擅長打價格戰,所以價格戰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而且,這波“免費硬件”的核心并不是免費,因為免費不是一級痛點,而是性價比才是。 性價比的核心不是價格,而是性能。 如何打造解決用戶痛點的極致性能才是關鍵。
這就需要有創新用戶體驗的能力,而這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弱點。
2、對于很多傳統硬件來說,如果真的免費的話那就是一場災難,但是可以設計成流量產品。
硬件不同于軟件。 它需要服務、維護、線下服務等硬成本的支撐。 如果真的免費的話,可能賺不到錢。 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 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免費硬件是一場災難,可以將其設計成流量產品。 就是通過流量產品來吸引用戶。 互聯網公司很會算賬。 吸引一個用戶的成本通常為30-100元。 用不盈利的硬件來吸引用戶流量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實惠的。
不過,這也帶來了另一個陷阱,如果你的轉化率不高,這也是一場災難。 這需要的是產品力,而不是渠道力。
3.免費硬件的本質是與用戶建立牢固的聯系,無論是通過軟件、粉絲還是硬件生態系統。
雖然手機和電視早已成為“免費硬件”潮流的主力軍,但它們的勇氣在于可以對軟件和內容進行收費,并且可以對自己的妻子保持嚴格的控制。 而且,對于很多傳統硬件,比如空調、洗衣機等客均價較高的產品來說,很難“吃軟飯”,或者說“吃軟飯”而不發現痛點。 它真的是免費的。 災難。
然而,“免費硬件”背后最本質的還是打造一款極具爆炸性的產品。 只有能夠建立起這些牢固聯系的爆品,才能擁有更強的勇氣。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