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是兩個如此接近卻又隔離的領域。 很多時候,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被明確劃分為游戲創業者或互聯網創業者。 對自己領域的熟練也體現了對其他領域的不熟悉。
1、游戲壽命短,互聯網項目壽命長。
大多數非競技類游戲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半年。 流行超過一年的游戲被認為是長壽游戲。 只有少數競技游戲和網絡游戲能夠有十年以上的壽命,并且必須不斷添加內容和玩法才能實現這一點。 。
而互聯網工程,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至今依然存在。 BAT這三大互聯網巨頭的壽命也有十幾年,未來十年內可能看不到它們的消亡。
2、游戲盈利模式明確,網絡上好的盈利模式并不多。
如果你是互聯網項目,投資人會問你怎么賺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許多企業家被殺在這里。 比較騙人的說法是,我有了用戶基礎之后,就根本不需要考慮任何盈利模式了。
但如果你是游戲行業的投資者,他們只看你的游戲是否有可能受歡迎,因為游戲的盈利模式是明顯且統一的。 注意您的保留率和付款率。 只要你的基礎數據足夠,你就一定能賺錢。
3、互聯網投資者是一錘子買賣,游戲投資者是一錘子買賣。 所謂種子期、天使期、A輪、B輪,都是互聯網行業應該用的概念。 這些互聯網投資者沒有希望與你白頭偕老。 他們給你錢,把它包裝起來賣給下一個人,傳遞消息,或者公開。 或者被收購,感覺就像一朵炒作的郁金香。 你賺不賺錢并不重要,只要大家相信你以后能賺錢或者有人接手。 游戲投資者更加現實。 很多情況下,他們并不持有股份,而只持有項目股份。 他們投資項目是因為他們對利潤感興趣。 如果你投資200萬做一個項目,如果以后你能翻過1000萬,你就能賺到足夠的錢,不需要任何人接手。
4、互聯網傳播依靠搜索引擎優化和社交網絡,游戲傳播依靠IP購買流量提升排名。 我覺得游戲行業太簡單、太暴力。 所謂運營就是花錢吸引用戶,然后進入游戲讓他們消費。 只要獲取每個用戶的成本小于每個用戶進入游戲所花費的金額,就是成功的。 現在更粗暴的是,大多數游戲開發公司都會將這些任務交給“運營”公司。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