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世紀壇是新千年建成的一座標志性紀念建筑。 由祭壇、青銅長廊、中華圣火、世紀堂、圣火廣場、雕塑、綠化帶、地下展廳、燈光夜景等九個部分組成。 地處首都北京,肩負著北京作為兩個文明建設“第一好區”的重要責任。 是向世界人民介紹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它完成于世紀之交,凝聚了跨世紀一代人對中華文明盛衰卻從未間斷的理解和理解。 因此,21世紀的到來,對于跨越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來說,充滿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第六個千年的無限憧憬和希望。 因此,中華世紀壇作為二十世紀末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中華民族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一座偉大里程碑。
花園九龍壁浮雕長城石雕
中華世紀壇承載著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其宗旨是再現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輝煌; 紀念先人,鞭策現在,激勵后人。 特別指出的是,中華世紀壇主要由旋轉祭壇和靜態廊道組成。 祭壇和走廊的設計凸顯了中華民族傳統精神中獨特的“宇宙”理念。 壇面象征“干”,即天體永恒旋轉,正如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依靠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斷進步。 回廊象征“坤”,即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各國人民仍然可以團結一致,和睦相處,榮辱與共。 就是依靠這種包羅萬象的地球意識。 當觀眾走進這座建筑,就會有一種世界在轉變、世紀在轉變的感覺。 此外,旋轉祭壇的外壁刻有代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標志性圖案,寓意五十六個民族形成的中華文化。
中國千秋賑災頌
中華世紀壇一層中央是世紀廳,里面懸掛著巨大的圓形彩色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 壁畫猶如一幅三維歷史畫卷,緩緩呈現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這幅浮雕壁畫是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來而創作的。 人們希望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滄桑歷史有機地凝固成永恒。 因此,這幅壁畫不僅要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要表達世界對21世紀美好事物的向往。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壁畫藝術逐浪穩步發展。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壁畫藝術中,除了手繪之外,普遍出現了綜合材料和技法的應用。 馬賽克工藝材料有瓷磚、石材、玻璃、鋁蝕刻、毛織物等; 雕塑工藝材料有陶、漆、石、鍛銅、木等; 還有多種材料和技術的組合。 綜合壁畫等。時代的發展揭示了改革發展永無止境的真理。 科技的進步也在推動藝術的創新,藝術也將促使科學探索奇妙的境界。 浮雕壁畫的創作是基于跨世紀一代人的審美原則和藝術追求。 材質的選擇和藝術表現凸顯出鮮明的時代感。 正如壁畫設計團隊領頭人袁運福教授所說:“彩色浮雕技術,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參觀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時,在建筑墻面的中央裝飾部位看到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僅僅只是有限空間的點睛之筆,具有裝飾性和地標性。巨幅圓形壁畫的材質、工藝和制作特點無疑是世界第一。還有北京大學丁寧教授在《公共藝術盛典”文章提到:“世紀廳”是20世紀末中國最大的公共藝術設計與實施。“可見,浮雕壁畫的建造水平已達到當今世界的高科技水平。 20世紀末21世紀初,體現了高科技的成就。 同時,浮雕壁畫的藝術成就不僅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壁畫藝術發展的成就,也體現了中華世紀壇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原創文章,本文鏈接地址:(手機版鏈接:)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