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偉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專業帶頭人
● 張家偉:洛陽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專業帶頭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鄉村振興高級技師、中國玉雕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徐州懷派玉雕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玉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
努力將玉雕技藝與漢文化結合起來
張家偉是我國玉雕行業技藝高超的領軍人物,也是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專家委員會最年輕的專家。 他是我國最早研究漢代玉雕圖形語言并運用傳統城市文化圖案符號模式的專家。 他還是“雕刻技藝修復工程”專家組“中國漢代紗發”組長。
他積極主動、堅定不移,利用自身資源,結合產學研優勢,為行業發聲、建言獻策。 主持的項目《《漢八刀》美學思想中的現代性建構》,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空白,被泰國教育部評為優秀碩士論文; 因獨立承擔的“漢代游絲雕刻”失傳技藝的恢復及當代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被省廳評為“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被市人才辦授予“徐州市優秀專家”稱號。
他追溯家鄉的歷史,深入探索傳統技藝“漢八刀”。 經過潛心研究,張家偉終于在徐州繼承并發揚了漢族傳統八刀技藝。
張家偉上小學時,徐州玉雕廠就在隔壁。 放學后,他喜歡打開門往里面看。 里面的一切對他來說既神秘又神奇。
徐州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深厚的底蘊雖然滋養了許多玉雕從業者,但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風格和名稱。 這一切讓十六歲就開始從事玉雕制作的張家偉非常遺憾。 他默默積蓄力量,立志將傳承千年的玉雕精髓發揚光大。
畢業后,張家偉回到徐州,認真思考自己未來的玉雕事業。 他覺得徐州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兩千多年積淀的漢文化是他玉雕創作取之不竭的素材。 為此,一有空閑,他就會去徐州博物館、漢兵馬俑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博物館寫生。
2001年,張家偉制作的玉匾《漢魂》一鳴驚人,在上海首屆玉雕大賽中榮獲金獎。 他的這塊玉牌違背了通常的制作工藝。 長度和寬度增加了一倍,厚度增加了十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在題材上,他也采用寫實與抽象相結合的方式,巧妙地運用了漢代肖像畫。 石頭上的元素在每一寸土地上都展現出文化的豐富性。
工匠精神鑄就靈魂,攀登行業巔峰
張家偉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012年發起成立徐州懷牌玉雕藝術研究院。 “懷派玉雕技藝”已成長為中國五大玉雕流派之一,也因此成為我國唯一一位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開派宗師”。 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國家一級玉(石)雕師,但這背后也有一些事情。 其中包含了無數的艱辛。
張家偉因常年伏案工作雕刻,患有嚴重的頸椎病。 而且,玉石雕刻需要左手握住玉料,右手握住雕刻刀。 制作大型器物時,如果左手長時間沉重,手指就會發麻,但很多工藝都要求連續性、不間斷。 為了解決手部麻木的問題,張家偉接受了手指神經阻滯術。 同時,為了讓中指和無名指之間的開合更寬,讓手在握玉時更加靈活,他還通過手術切除了手指筋。 就這樣,張家偉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對藝術的至高追求,創造了一雙常人無法接受的專屬制玉之手。
研究所成立以來,張家偉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用自己的勵志經歷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人加入玉雕行業的研究。 2001年以來,已培養4批120余名徒弟,其中江蘇省技能大賽季軍1名、江蘇省“三帶”能手1名、江蘇省“三帶”新秀4名、青年玉雕3名藝術家。
特別是2019年,張家偉輔導的學生在“2019中國江蘇地方人才技能大賽”徐州最好成績中榮獲一、二等獎,并先后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五一創新獎” “專家稱號”、“江蘇省技術能手稱號”、“江蘇省地方人才技能大師稱號”。 同時,他領導的“張家偉玉雕藝術館”被江蘇省委統戰部評為“江蘇省第一批統戰新階層示范基地”。 為當地工藝美術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做出了重要工作,為推動淮海經濟區玉雕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他的開拓下,懷牌玉雕藝術研究院不斷開展玉文化進校園、玉文化出國門、玉藝術研討會、玉雕大師作品展、產業人才培訓、玉雕藝術家人才培訓等活動等,為行業發展奠定基礎。 起到積極的作用。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懷派玉雕”已成為中國五大玉雕流派之一。 淮派玉雕藝術研究院也成為徐州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 由他發起策劃的“玉·看徐州淮海經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淮派玉雕技藝展”已成為淮海經濟區文化藝術現象級品牌活動之一。
張家偉玉雕《一帶一路》
2019年4月,中共中央統戰部、省委統戰部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50余人政協委員到徐州懷帕玉雕藝術研究所進行調研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鉆研技藝,致力于玉雕傳承
張家偉通過不斷的匠心精神和勤奮的拼搏精神,以及二十多年來對漢代玉器造型風格和雕刻技藝的不斷學習和研究,形成并代表了懷派玉雕的風格和傳承。 他堅持用古樸凝練的玉雕語言將玉雕琢成器,堅持探索和總結漢文化的璀璨瑰寶,堅持用作品的美感和張力記錄當代,謳歌生活,贊美祖國。
他是中國“傳統玉雕”的傳承者、“當代玉雕”的奠基人、“大國工匠”的接班人。 他在浩瀚的史卷中尋找方向,還原了漢代玉石的另一種更為神秘的雕刻技藝——游絲雕刻。 在此之前,這項技術已經失傳很長時間了。
懷派玉雕藝術研究所由張家偉發起成立。 淮派玉雕最典型的藝術風格是南北兼容、剛柔相濟。 厚重古樸的大器就是懷派玉雕的最佳代名詞,古樸、蒼涼、雄偉。 大家都推波助瀾,現在已經完成博士學位的張家偉用自己的勵志經歷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人加入玉雕行業的研究。
“雕琢一番,一塊玉石值千金”。 張家偉的成長就是懷派玉雕的發展。 這個過程就像雕琢玉石一樣,從一塊頑固的石頭,到被精心雕琢,直到現在,綻放出應有的光澤。 。 張家偉用自己的雙手讓玉與世界溝通,讓世界記住淮派玉雕的聲音。
張家偉玉雕《不忘初心》
只有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工藝人才、能工巧匠、大工匠,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人才技能支撐。中華民族。 如今,張家偉對玉雕傳承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認識。 來到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后,作為藝術設計學院的專業帶頭人,沉甸甸的責任和社會的認可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他將繼續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工匠大師對玉雕技藝的熱愛和堅持,彰顯新時代大國工匠崇高的人生追求和道德情操,也將致力于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 “為國,用堅持、追求卓越、創新的精神,為國家培養人才,為時代進步、國家繁榮注入匠心精神。
文字| 侯艷艷
排版| 劉暢
校對| 胡曉文
評論 | 熊耀
“生產/品牌傳播中心”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yjdjwp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