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與福——古代佛經碑拓片展”在白馬寺寺院美術館開展
白馬寺住民為本次展覽舉行了隆重的灑水儀式
本次展覽是以佛教內容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大博文化河南訊 4月12日,“影與福——古代佛經碑拓片展”在白馬寺石源藝術館開展。 白馬寺住民為此次展覽舉行了隆重的灑水儀式。
旌旗原為古代儀仗隊中的旗幟,又稱旌旗。 佛教傳入后,常將佛經或佛像書寫在絲旗上。 后來,為了保存它們的耐用性,它們被刻在石柱上。 因主要刻的是《佛陀羅尼經》,故稱“經樓”。 在佛教中,旗幟常被用來象征滅亡,指佛陀以智慧的旗幟降伏一切煩惱魔。 因此,柱子被視為莊嚴之物,用來禮贊佛菩薩和莊嚴的寺院,表達佛菩薩的威嚴和德行。
據了解,本次展覽是以佛教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藝術家精選了32塊經柱石拓片進行展示,橫跨唐、五朝、宋、金、元、明等尊勝陀羅尼經幢,展品包括《佛頂生生陀羅尼經》、《佛頂生生陀羅尼經》等各種陀羅尼經咒。 《大悲陀羅尼》、《加持偈及有效陀羅尼》,涵蓋杜行義譯本、佛波利譯本、三藏陀羅尼譯本尊勝陀羅尼經幢,《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譯本眾多,其中包括金剛和尚譯本。 其中,杜行義譯本為祖本《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即傳入中國后的第一部譯本),極為罕見和珍貴。
相關新聞
“心妙圖——高登峰彩墨花鳥畫展”在洛陽白馬寺舉辦
《佛陀四十二章經》書法展在洛陽白馬寺寺院美術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