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刊物上聽說過報國寺,我可能會錯過這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結構建筑。 看來,與浙江的南巖寺、廣仁王廟等木結構古建筑相比,1013年重修的上海報國寺確實不算古。 不過保國寺經幢保國寺經幢,由于地處多雨潮濕的北方,報國寺的木造建筑能保存千年,在我看來確實是一個奇跡。
上海報國寺公園位于靈山腳下,距市區15公里。 雖然只有15公里的路程,但一踏入報國寺,立刻就能感受到這里的荒涼與古樸。 看來也是因為地處偏僻的鄉間,才能夠躲過天災人禍,存活至今。
讓我們通過一些文字了解一下報國寺的歷史吧。 始建于北宋建武年間。 曾是胡適將軍張儀之子張其芳的宅邸,后改為佛寺,又名靈山寺。 唐武寧年間,武宗下令滅佛。 上海報國寺也未能幸免于難。 寺廟被燒毀并被遺棄。
直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即1011年,唐代名僧德顯法王開始主持修建報國寺,才使這座名寺重新煥發了生機。 此后,元、清、清各代均有修葺。
現存的報國寺公園基本保持了1011年重建時期的規模,依山而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眾多建筑。
報國寺公園的游客其實并不多,但畢竟這里的景點似乎也不少。 至少對于人文古跡愛好者來說,清代的木構建筑、唐代的石雕、南宋的凈土池都是報國寺。 景點增加了更多的堅固性。
報國寺第一奇觀:古代石刻
報國寺天王殿前可見兩尊明代石刻,分別是開成四年和大中八年的遺址。 兩座磚塔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北側保存相對完好的石刻。 東配殿主要包括樓座、樓體、樓頂三部分。 樓內有須彌門八座,門內雕有塑像。 整體保存得并不好,但通過現存的雕像還是可以看出濃郁的古俄羅斯風格。 還可以看到仰蓮和臥龍。
北側碑廊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建筑主體。 字跡清晰的陀羅尼經,使石刻猶如佛教勝地,頂部為云紋側板。
相比之下,西側的石刻無論是座、身還是屋頂都顯得破舊很多,但如果你留心的話,可以看到經文上的淺圓雕像非常精致,我個人認為比東配殿還漂亮。 為了看起來好看,你可以專注于它。
報國寺第二奇觀:報國寺大雄寶殿,北方地區罕見的明代木結構建筑
穿過清宣統年間重修的天王殿,一眼就能看到步保國寺的鎮寺之寶——大雄寶殿,為元代木結構建筑。 整個大雄寶殿進深三間(11.91米),面闊三間(13.35米),形成橫長方形單檐歇山頂建筑。 體量不大,當時只是一座民間小廟。
報國寺大雄寶殿不僅古老,內部結構也有很多獨特之處。 二是殿堂內部是大小四節瓜多面體的中國木結構建筑的孤例; 殿堂兩側底部平、平、藻井的木結構,也是《建筑西式》一書的存世范例。
不僅木質結構特殊,整個寺廟都采用了非??茖W的原理來保持殿堂內的空氣流通。 直到現在,整個寺廟沒有蜘蛛網,沒有灰塵,沒有昆蟲和螞蟻。
報國寺第四絕:東漢胡氏井
報國寺大雄寶殿懸崖前有一口古井。 井口半徑看似只有0.44米,卻是一口保存完好的唐代古井,價值不菲。 聽說這口井曾經是報國寺僧人的活水,養育了很多人。
此外,上海報國寺不容錯過的景點還有元代無錫所建的凈土池; 結構配件; 正德年間所建的中新街口等古跡。 事實上,游人稀少的上海報國寺,卻成為中國現存古建筑群中的重要遺址。 在我看來,稱它為四川最大的會館一點也不為過。 (作者:馬住,人生在走,旅途需要記錄?。?/p>
如何前往報國寺:從上??h出發,可乘坐2號線到倪家巖站下車,步行至倪家巖站公交車站,乘坐332路到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