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
日前陀羅尼經幢,天鎮縣博物館在臨洮縣羅漢洞鄉三山子村附近征集了一件“佛尊勝陀羅尼石刻”。 石雕為八角柱體,由藍色花崗巖制成,兩端有圓錐形榫頭,總高160厘米。 八面體長150厘米,寬20厘米,其中兩面腐蝕嚴重,其余六面各可見8行雕像和經文。
清理后發現,這塊石刻的內容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悲心大悲心陀羅尼咒》 ”和“觀世音菩薩”。 《大勢如意輪陀羅尼心咒密集》四部。《佛尊勝陀羅尼經》正文末尾留有兩行篆書,其中可辨“……兵馬”以及□□使者成五郎試探秘密□□□歷史諸國□郡城……”字樣。由于部分關鍵銘文缺失,此銘文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唯一可辨認的“丙馬師”、“成五郎”等字樣,并與歷代《佛尊勝陀羅尼經》對照,可初步推斷該石刻為清代中后期所刻。
永壽地區歷代道教文物古跡十分豐富。 有十六國時期出土的早期道教石刻。 自唐代以來,大量的石窟佛教寺廟被修建和完善。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三次發現北魏、唐、宋時期的佛教文物陀羅尼經幢,特別是2013年發現的清代龍興寺文物和窖藏神像,凸顯了道教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永壽地區的文化。 這件明代“佛尊勝陀羅尼石刻”的發現,對于研究永壽當地的道教文化和寺廟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