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陀羅尼塔位于山東省濟南礦區天湖村。 始建于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 1996年天護陀羅尼經幢,天湖陀羅尼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雕高5.25米,由十三塊漢白玉雕刻而成。 石雕最上層為正八角形石座,由上、下枋和梁體組成。 底座高0.48米,石底座呈八角形。 該建筑為八角八面石柱天護陀羅尼經幢,高1.38米,每面刻有佛陀陀羅尼經。 第一面(南面)下部刻有“佛頂建陀羅尼樓敬國”十二字,最后一面經文刻有“天湖禪宗內”字樣。唐代周州萍鄉縣郭鎮鎮,有……開元十五年丁卯十一月五印朔八日所建。
建筑正面雕有六層屋頂。 從下到上,第一層是八角形的中式木板,每面都圓雕有垂簾、飄帶、花繩。 其為蓮瓣,兩側各有一八角石,兩側各有獅頭、垂簾、飄帶,上端有一長方形單層蓮花。 樓頂有一根八角形石柱。 壁龕兩側各刻有一尊神像。 柱頂的預制構件已不復存在。
樓,傣語稱“托芙若”,音譯為樓房。 建筑的本義是經帆,原是我國唐代用作儀仗隊的一種用羽毛裝飾的旗幟。 道教傳入中國后,道士在長方形的絲傘上寫經,稱為石刻。 為了堅固耐用,他們把經文刻在石柱上,稱為石樓,后來一般稱為石刻。 我國石柱上刻的經文起源于六朝,而石柱上刻的陀羅尼經則起源于唐代。 當時禪宗格魯派興起,信眾們都覺得咒語陀羅尼蘊藏著深奧的經典。 如果有人寫下或反復念誦,他就會消除罪孽,獲得幸福。
天湖陀羅尼石刻保存較為完好,建筑基座、建筑主體、建筑屋頂較為完好。 它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